現在的位置:中國催乳師協會 - 母乳知識
真正母乳不足的媽媽絕少!如何正確判斷母乳是否充足以及追奶的有效方法
发布于:2010-06-18  来源:中國催乳師協會

現如今,母乳不足的現象似乎很常見,很多媽媽因為寶寶頻繁吃奶或吃奶後仍然哭鬧等原因懷疑自己母乳不足,或扛不住家人的苦口婆心,開始給寶寶添加奶粉混合餵養,之後慢慢地奶越來越少甚至最後完全沒有奶了,母乳讓位於奶粉。而產科專家說,真正母乳不足的媽媽是非常少的,很多媽媽非常想哺乳,但是因為不善於判斷寶寶攝入情況,或餵養不當而失敗了,甚至乳房健康也受到損傷。這樣的遭遇讓人感到非常惋惜。下面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如何正確判斷母乳是否充足以及追奶的有效方法吧。

真的是母乳不足嗎
前3天,母乳可滿足寶寶需求
關於生下寶寶後的頭3天是否有奶的問題,在前面已經給大家講明白了:
寶寶生下就可以開始哺喂,這是一個自然過程,但是前3天的量非常少,對於手法不正確的人來說,很難擠出來,難免讓人誤以為沒有奶。而新生兒自帶兩三天能量,所以這些非常少非常珍貴的初乳對於3天之內的正常健康足月的孩子來說,是可以滿足其需求的。
這時候媽媽要做的,就是儘量早地開始親喂,增加哺乳次數,每次哺乳時每邊乳房能得到20分鐘左右的有效吸吮,促使更多的奶水被分泌出來。
西爾斯醫生教你正確判斷母乳是否足夠
    下面我們引述美國知名兒科醫生,同時也是8個孩子的父親,威廉西爾斯的指導,和媽媽們一起學習一下,怎樣判斷寶寶攝入了足夠的母乳。
尿量
吃足了的嬰兒,每天尿濕4~6個紙尿褲,或6~8片尿布。尿的顏色是清的,或顏色很淺。如果尿的顏色很深,說明嬰兒攝入的母乳不夠。
注意“攝入”這個詞哦,很多時候,媽媽分泌的母乳是足夠的,但是因為餵養次數不夠,或者寶寶吸吮不夠有效,造成寶寶攝入的母乳不夠。
便便
  吃足了的嬰兒,出生一周內胎便應該排淨。第2~4周(月子裡),每天會大便2~3次以上。1~2個月後,隨著腸道發育完善,大便次數一般來說會減少到每天1次。也有些母乳餵養的孩子,會每三四天大便一次。
  尿量告訴你寶寶是否吃到了足夠量的母乳,便便的情況告訴你寶寶是否吃到了足夠的後奶。如果只有幾周大的寶寶大便太少,你要看看他的銜乳姿勢是否正確。
餵養
  媽媽餵奶後比餵奶前乳房軟些。餵奶前後乳房柔軟程度的差別隨著寶寶長大會逐漸減小,直到媽媽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
  餵奶時,寶寶的吸吮刺激出媽媽的奶陣(注:奶陣下來的奶就是後奶了)。如果媽媽對奶陣沒有感覺,可以觀察寶寶,如果看到寶寶在幾十秒左右的時間裡每吸吮一兩下就吞咽一次,那就是奶陣來了。
體重
  第一個月內,體重平均周增長112~200克;6個月內,每月平均增長500~1000克(注:折合每週116~233克,但已經不適合按周稱量體重了)。
注意:這是平均值,不是最小值。可不要以為沒到平均值就是“不達標”哦。
提醒你
如果寶寶尿量夠了,大便符合上面所說的規律,體重在正常範圍,那就是吃夠了,媽媽就不用焦慮了。諸如頻繁吃奶,或者剛吃完一頓就又要吃等現象,不一定是因為餓。寶寶會因為饑餓之外的很多原因要求吃奶。寶寶可能只是尋求吃奶時和媽媽的那種親近和安慰,可能只是需要靠吸吮動作來輔助自己入睡。有些情況下,你混合餵養,在你以為母乳不足的同時,寶寶可能已經被過度餵養了。

若真的母乳不足,怎麼辦
如果母乳真的不足,需要根據具體的原因來採取相應的措施。
若有“乳頭混淆”,要儘快糾正
有些寶寶會因為一開始用了奶瓶,愛上了吸吮矽膠奶嘴的容易,熟悉了吸吮奶嘴的技術,對吸吮媽媽的乳頭既沒有興趣,也不知道該怎麼吸吮,哭鬧著不願意吸吮媽媽的乳頭了,即產生了所謂的“乳頭混淆”。奶水是越吃越多的,如果寶寶拒絕媽媽的乳頭不肯吃,奶水不少才怪。
寶寶越小,使用奶瓶的時間越短,糾正乳頭混淆就越容易。糾正方法也沒有更多選擇,就是停止使用奶瓶,但別餓著寶寶。在寶寶不餓的時候嘗試親喂,在寶寶饑餓的時候,用小勺或手指哺乳法來餵奶,先穩定寶寶的情緒。
何時喂,怎麼喂
      乳頭混淆的寶寶回歸乳房時需要很多鼓勵。媽媽可以在餵奶之前刺激出奶陣來,讓寶寶一吃上乳頭就能大口地吃到母乳,給寶寶每次吃奶一個輕鬆愉快的開始。
      具體做法是:放鬆心情,想著寶寶的可愛樣子,或任何能讓自己愉悅的場景,用洗淨的手指輕輕捏住乳頭左右轉動,並不時觸碰乳頭的前端。或用手掌覆蓋乳房,輕輕地揉,隔著內衣輕輕揉擦的效果也會很好。當乳房有癢癢的感覺,乳房變硬,乳頭潮濕,輕輕一捏,會有奶水噴出來,就表明奶陣來了。趕快抱起寶寶來喂吧。
  最好在寶寶不太餓,心情好的時候嘗試給母乳。這樣寶寶會更有耐心多嘗試一會兒。有的家長以為,餓著寶寶,寶寶最後就不得不吃母乳了。這是有些冒險的做法。饑餓的寶寶往往不會有耐心來探索吸吮母親乳頭的技術,還有可能大人和孩子一同沮喪地陷入反復努力反復失敗的僵局。
  另外有的寶寶並不完全拒絕吸吮媽媽的乳頭,也會用正確的銜乳和吸吮姿勢來吃母乳,只是還不明白媽媽的乳汁是一個奶陣一個奶陣分泌的,不像奶瓶裡的奶那樣能一直大口吃到沒有。所以,當一個奶陣過去,下一個奶陣還沒到來的時候,不能耐心地一邊吸吮一邊等待,會吐出乳頭大哭。這時媽媽有兩種做法可以嘗試:一是乾脆結束本次哺乳,迅速穩定情緒和寶寶玩一會兒,等寶寶情緒好轉了,再次有想吃奶的表示時再喂下一頓奶;二是用上餵奶輔助器,在兩個奶陣之間緩慢地釋放奶水,“挽留”寶寶繼續吸吮,以便刺激出下一個奶陣來。要注意,一旦寶寶情緒穩定,又願意吸吮了,就要把輔助器及時撤下來,避免寶寶以為餵奶時媽媽就是要一直帶著輔助器的,進而對輔助器產生依賴。
媽媽如何提高奶量
  乳頭混淆的寶寶的媽媽,通常也都受到“奶水不足”的困擾。乳頭、乳暈缺少寶寶吸吮的刺激,奶量上不來是很正常的。奶水越少,寶寶越不愛吃;寶寶越不吃,奶水就越少。這個惡性循環的打破除了要糾正寶寶的乳頭混淆,媽媽提高奶量也是當務之急。如果寶寶拒絕吸吮媽媽乳頭,媽媽可以借助吸奶器來模擬寶寶的吸吮,增加對乳頭、乳暈的刺激,進而增加奶量。可以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就吸奶一次,不要等到奶脹了再吸。要注意,使用吸奶器時,單側乳房吸奶每次不要超過15分鐘為宜,還要仔細看吸奶器的使用說明書,確保正確使用。
  如果寶寶至少有時能夠吸吮媽媽乳頭,媽媽就最好不用吸奶器追奶,把寶寶抱在懷裡猛喂上幾天。這樣的追奶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寶寶不配合,媽媽就在儘量親喂之餘勤用吸奶器,然後把吸奶器吸出來的奶補充給寶寶。
  乳頭混淆的寶寶吃不到習慣了的奶瓶,都會哭鬧的。媽媽或其他家人要允許寶寶用哭泣表達不滿,讓全家心理素質最好的人來安撫寶寶,陪伴寶寶發洩不滿的過程,更要對糾正計畫堅定樂觀。一看寶寶哭鬧就慌張了,焦慮地抱著寶寶,甚至就此變卦,都是不恰當的做法。確保寶寶攝入足夠的前提下,淡定地堅持,寶寶會給你驚喜的。
追奶最有效的方法——按需餵養
追奶本身,方法其實就四個字,按需餵養。 
儘管最初的幾天會不太夠,但,不會餓壞寶寶的。所有人類母親剛生出寶寶的時候,奶水都是從無到有,從不夠到足夠,從奶量不穩定到穩定,從時時分泌經常脹奶到聰明分泌的供需平衡。這些自然的過程,就是通過按需餵養來實現的。這是媽媽的乳房和寶寶的生存需要之間亙古不變的默契,是生命的本能。
所謂的追奶困難,往往是家長在這些過程中慌亂焦慮了,選擇了會造成更多麻煩的應對方式。
比如,過於擔心奶水不夠,孩子一哭就慌了,忘了去體會哭聲中孩子想傳遞的意思,沒理解孩子在吃飽睡好之外對吸吮動作本身的需求,不知道吃一會兒睡一會兒是小嬰兒的正常狀態,用顏色來判斷奶水品質,用脹不脹奶來判斷奶水數量,等等等等。這些時候,家長往往就會在慌張焦慮之下選擇加點奶粉,讓孩子趕緊吃了安靜下來,或者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下來。
新爸爸新媽媽,新姥姥新奶奶們有這樣的做法和心情,其實是很可以理解的,畢竟是全家唯一的小寶貝,誰也捨不得聽見他哭,都生怕他吃得睡得有哪怕一點點不滿意。
但是,嬰兒哭必定是有原因的,單純通過大量補充奶粉讓嬰兒因為過度飽食而進入睡眠,並不解決根本問題,也不利於家長真正地瞭解嬰兒。畢竟,我們都希望明白寶貝真正的需求,給他他真正想要的。也只有這樣,家長才會對餵養孩子越來越有掌握感和成就感,這份信心才會帶來真正的淡定和輕鬆,家人因為餵養方式而產生的分歧才能得到緩解。
所以,追奶本身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只是根據孩子的需求來餵奶而已!有時候孩子會因為餓而想吃奶,有時候會因為想媽媽或想睡覺而想吃奶。還有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只是熱了,煩躁了,無聊了,害怕了,本能地想從吸吮動作中得到安撫,所以到了媽媽懷裡吃上奶就能安靜下來。這些在0~3個月的階段都是每天都會發生的。如果媽媽覺得可以接受,那就喂吧。如果媽媽太累了,那就可以請家裡人幫忙,用溫柔的懷抱、有趣的親子互動來滿足寶寶所需。
很多時候我們拿出奶瓶、奶粉、吸奶器等等,只是焦慮之下類似“有病亂投醫”的做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新的問題,比如乳頭混淆,比如媽媽“被沒奶”等等。
真的要說追奶的技術,其實就是家長首先安撫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去體會寶寶的情緒;多反思自己的餵養,少干涉寶寶的吃奶。要相信,寶寶天生就是吃奶專家,但餵奶和養育卻是需要學習和練習才能慢慢擅長的事情。

COPYRIGHT © 2008-2014 International Mother & Baby Care Group Co., Ltd 國際母嬰護理集團有限公司